兴汉会和皇家内府提供的。
大汉联合储备局里,掌握着最大话语权的前三位分别是兴汉会、皇家内府、朝廷府库。
排名分先后——将来如何不好说,但现在就是这么个排名。
朝廷府库在里面之所以只排第三,因为它从来就不出钱。
不但不出钱,而且还要代表朝廷来收铸币税。
甚至还要借用大汉联合储备局的网点整合各州县赋税。
当然,它也不是只吃不吐:
给联合储备局发行的票子背书。
大汉联合储备局印的票子,能这么快就风靡各地,有一部分功劳就是有大汉朝廷背书。
“并州一地,田地最肥美者,莫过于太原。雁门诸多工场矿场,粮食来源大部正是仰仗于此。”
冯大司马缓缓地说道,“虽说不惧他们断了雁门的粮食,但粮食操他人之手,终不是让人放心。”
即便是最初级的工业基地的雏形,也有着大量的非农业人员。
在交通运输远不如后世方便的时代,粮食供应基地尤为重要。
特别是这些非农业人员,天然比小农阶级更具纪律性和组织性。
就拿这次运输物资出塞来说,平城那边的效率,就是要比太原要高,而且高得不是一点半点。
一旦平城的粮食供应不到位而导致无产者暴走,就算是雁门一郡之地,破坏力恐怕也要比黄巾起义要大得多。
毕竟除了纪律性和组织性,雁门塞北边还有工坊工场乃至矿场冶铁场……
就算冯某人再怎么深谋远虑,但他现在所处的阶级,天然就具有软弱性。
但为了高额利润,冯某人认为这种破坏力可防可控。
南乡生产的张氏麻绳,结实耐用,有口皆碑,最初就是冯某人让人搞出来的。
卖得老好了!
光是军中采购就是一大笔买卖。
正是知道破坏力惊人,所以冯某人从一开始在南乡搞试点的时候,曾亲自向丞相提出,让旁边的成固县作粮食供应基地。
就算是在南中,兴汉会也了大力气,修了大量的梯田。
这项工作,直到现在都没有停止。
而雁门工场基地的粮食供应基地,正是太原。
再说了,种粮是个苦力活,又不能赚大钱,还是让我来好了。
而你们,我亲爱的朋友,带着劳力去开工场赚大钱,岂不美哉?
退一步来说,为了可防可控,天生具有软弱性的冯某人,在把粮食供应掌握在自己手中这件事上,是不容置疑的。
毕竟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