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样,让他们和江南学子硬拼,怎么拼得过呢?何言公平?当然是分进士名额更好,更公平啦!
但是南方的学子就会觉得对他们太不公平了,大家读的都是一样的四书五经,他们的成绩也不是大风刮来的,都是自己付出了辛勤和汗水拼来的,凭什么一个样样都不如自己的人因为生在北方或者是偏远的边疆地区,就能考中进士呢?他们既然知道江南这边文风鼎盛、书院众多、教育水平高,难道就不能像蔡思瑾一样远赴海西省到粤秀书院求学吗?江南的白鹿洞等等书院也是很好的啊!
他们自己读不好书,关我们什么事?为什么要损害我们的利益去照顾他们?这样做的话公平又何在?
这次的事情被士子们闹得很厉害,再加上有心人推波助澜,转眼就在全国掀起了一股抵制科举改革的风潮,很多南方学子被有心人利用,纷纷写文章给各自的长官,希望向皇上进言,废除此次的科举改革!
皇上对这些意见还是很重视的。虽然这次有着世家大族在后面推波助澜,但是说到底这次的争论并不是世家大族首先提出来的,而是全国的士子们提出来的,不拘身份,只分地域,也有不少南方的寒门学子觉得不公平,若是处理不好完全不能达到皇上的预期,还会降低皇上的威信。
所以皇上对于这个事情是非常的重视的。他思考了良久之后着礼部查了查近三十年来的十次科举殿试排名情况,为自己作为参考。
其实一甲三人是不可能用来分名额的,这个是完全不同的荣誉,不可能因为地域就照顾某些士子,所以一甲的人不用考虑。而三甲同进士因为含金量不高,被很多士子所不屑,也不用分名额,直接按照成绩取就行了,也不存在分歧。
最重要的分歧主要是集中在二甲的三十个名额上。所以皇上想要知道的数字其实也是这方面的数字。经过统计并且计算平均数,皇上得知:大晏朝一共十七省,其中北方加边疆省份一共十个,南方省份一共七个,历年来二甲的三十名里面,南方学子最差的一年考中了20个,最好的一年考中了27个,平均基本上是每一届24、25人左右。北方加边疆十个省最多考中了10个,最少考中3个,平均4、5人左右。
于是,皇上想了想,决定在分名额的时候为北方少分一些。他决定给北方加边疆十个省份每省一个名额,尽量不要让某个省连一个进士都考不上,然后给南方各省也每个省一个名额。剩余的十三个二甲进士名额就由文章高低决定,大家自由争取。不过皇上心中也知道,这些名额基本上都是会被南方七省瓜分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