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流的,这些字不是白写的,现在的他,即便是去考会试都不见得没有一搏贡士的水平,只是名次肯定不会好,他想再磨砺自己三年罢了,写这样乡试的题目还不是小意思?
后面的自选文章之中,他想了想还是写他最擅长的游记,反正按照《静思文集(一)》的反响来说,他写的游记还挺有市场的,哈哈。
而李永富考的乙班试题的最后两题,则也比较简单,第一题就是一道简单的八股经义题,类似于秀才试的水平。第二题则是写一写你读书的原因。
李永富和蔡思瑾是同学,从小就在蔡仲迩那个“严师”手下打基础,虽然他不是很聪慧、灵性很足,但是为人还算很实在,老老实实地将基础打得很实。而且他也是去年才从童生、秀才一路考上来的,前面这些背诵类的知识记忆得都很熟,在前面的部分当中完全没有失分。
在答第一题的时候他也很从容,他当时受了蔡思瑾的刺激,写了好多篇八股文,还将自己的文章拖蔡仲迩、张思晨各种好好润色、背诵过的,类似的秀才试题目他才不怕呢!
只是在答最后一题的时候,他有些犯难,他读书没有什么别的目的,就是不想让爹娘失望,不想让自家被人嘲笑是没有文化的乡下土地主家,更是想要讨好老师,娶到老师的宝贝女儿做媳妇儿。这是这种话写到卷纸上真的好吗?会不会太粗俗直白了?肯定是考不上的吧?
可是那种“为天地立心、为生民请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高大上的理由,李永富又觉得特别假大空,简直就不好意思往试卷上写。最后他想了想,自己在南粤城里也待了接近半年了,都不能见到桐儿,还不如这次随便考考,等成绩出来考不上就回蔡家村去念书,还能时时见到桐儿呢,多好!
于是李永富也甩开了心里包袱,将自己粗俗又真实的理由往卷纸上写,也不求能取悦考官,在这次考试之中被取中,只求问心无愧就好了。
粤秀书院的入学考试当然不可能像科举考试一样“弥录誊封”那么严格,大家在试卷上的字也是写得各式各样,很多人都想炫一下技,让考官看一看自己漂亮的字体,因此蔡思瑾和李永富这样老老实实还是用馆阁体答题的人就反而突出了。但是他们两个也没有什么好办法,反正为了科举就是要练馆阁体么,他们也没有旁的心力去做别的。
但是眉山先生不像之前的山长,他除了喜欢天才之外也喜欢老老实实的学生,因此对蔡思瑾和李永富这样将字写得整整齐齐的人也挺喜欢的。再看试卷,蔡思瑾前面的基础知识一分没丢,八股文的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9页 /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