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着说任务。
待满满一桌子好酒好菜上齐,他才边吃边道:
“津海站行动队和食堂现在正缺人。
“这可是吃皇粮的铁饭碗。
“一个月薪水,比你们在面粉厂干一年还多。
“尤其是食堂,清闲油水还多。
“怎样两位有兴趣吗?”
这俩人一听两眼直放光。
津海的生活固然好,但那都是要钱的。
进军统站,不仅薪水高。
而且对保证自身安全,防止锄奸队下手也是极有好处。
“太好了。
“求马长官指点。”李桂年兴奋道。
“你们跟陈翠平和她男人余则成熟吧?”马奎问道。
“余则成不熟,但名头很响。
“他家是黑沟的,早些年只听说出去考学、参军啥的,反正在城里安家吃了皇粮。
“他姐姐也嫁了个当官的。
“附近十里八乡,就数他们家坟头青烟最旺。”
李桂年一脸妒忌的说道。
“不熟,那就说说陈翠平。”马奎道。
“陈翠平,那太熟了,我们都是圩头村的。
“反扫荡时,她是我们游击队分队长,领着我们附近几个村子好几十人呢。
“那枪打的‘bia,bia’的,老准了。
“那拳……”
乔三妹接过话茬,眉飞色舞的说了起来。
马奎没心思听这些,打断她道:
“也就是说,她是游击队,是红票。
“知道她跟余则成什么时候结的婚,办过酒席吗?”
“这就不知道了。
“反正没听说她嫁人。”乔三妹撇嘴道。
“她有个婶娘叫王彩菊。”马奎提醒她。
“对,她婶婶是叫王彩菊,专门拉纤保媒的。
“要这么说的话。
“他们或许配个对,领了证。
“过去闹灾荒,又是闹鬼子的,结婚这种事都是对付凑合,谁家里男人死了,或者外出谋生的,俩口子不搭一块光剩个名头的很常见。”
乔三妹恍然点头道。
“算了,不说这些。”马奎没有再多问。
他知道说再多,没有直接证据。
光靠这俩人一张嘴,吴敬中能有一百个理由怼他。
刘雄就是个活生生的例子。
那可是吴敬中最忠诚的卫士,一起出生入死多年的老兄弟。
这俩人的证词只能锦上添。
现在最关键的是,抓到翠平是红票的铁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