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8章 血战和尔博勒津(下)
凛凛军阵在驼城前展开,冲天的杀气压抑着人心。
“呼哧~呼哧~呼哧~”实在是太重了!累得拉炮车的牛儿直喘粗气。炮车上的红衣大将军炮重量均在三千斤以上,号称一炮糜烂千里,其实最远射程十里,有效射程能达到五、六里,不过若想射得准些,还须再近些方好。
清都督同知、湖广中路总兵李茹春奉命率火器营前移至距驼城五里处放炮。辽人出身的他,本是定南王孔有德部下护卫,颇有些勇力,如今上了岁数,负责指挥火器营、看管后勤辎重等差使。收到平亲王军令后,率炮营在火铳手的护卫下缓缓前移。根据经验,卫军的重炮数量少、小炮射不了这么远,所以是安全的。确实,两国在火炮运用上有很大区别,卫国多骑兵,喜欢使用能用骆驼、马匹拉着跑、机动性强的轻型火炮,比如架在骆驼背上的橐驮炮;清国多步兵,喜欢使用需要二十个人、多头牛才拉得动的重型火炮,比如三千斤以上的红衣大将军炮,机动性虽然差,胜在威力大,尤其适合攻城破寨。不过凡事皆没有绝对,清军中亦有小炮,卫军中也有重炮。比如此次南征,莲大可汗起了灭清之念,为攻破大同、山海关那样的坚城雄关,军中炮营除了配置有一百八十门橐驮炮外,还有八十门重达四千多斤的重炮,皆安于炮车之上,为保持较强的机动性,每车用四匹骆驼拉着跑。莲大可汗给这种炮起了个名字:卫拉特之鞭。
见清军的炮营居然前移至驼城前五里处,正乱糟糟地忙着架炮,负责火器营的卫军都千户长塔尔浑乐了,“清狗也太小觑大卫,真以为咱们没有射得远的重炮?不过是嫌那玩意笨重不愿意带而已,今天便让清狗尝尝卫拉特之鞭的厉害!”
“额祈葛,大汗命您择机开炮,现在射击吗?”副都千户长孟库特木尔问老父亲。
手持千里镜的塔尔浑呵呵直乐,“莫急,还有些炮车没进入射程,再等等,将他们一锅端”。千里镜这玩意珍贵,卫军中一般只有都千户长及以上级别的武将才配备,不过炮营是个例外,指挥炮战,看不远可不行,大可汗亲自下令,炮营千户长及以上将领人手一副千里镜。蓦地,老将目光变得凌厉起来,从牙缝中吐出两个字:“开炮!”
“啾~啾~啾~”
“轰隆~轰隆~轰隆~”
无数大炮弹带着尖利的啸音扑向清军炮营,大部分都是实心弹,也有一着地便散开的砂质页岩弹,还有内部填充有火药和碎铁片的开弹,第一种用于击毁清军的炮车,后两种用于大量杀伤清军人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