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到李定国的奏疏,永历帝不由伤感。朝廷自建立之始,有如一叶扁舟随风飘泊,直到两年前移居昆明以后,才过上比较安定的日子,各衙门也开始恢复正常秩序,没想到好景不长,又要换地方。
移跸总要有去的地方。绝大部分朝臣主张迁往四川,他们认为“方今蜀中全盛,勋镇如云,而巩昌王全师遵义,若幸蜀图兴,万全之策也”,“今滇云四面皆夷,车驾若幸外国,文武军吏必无一人肯从者。就使奔驰得脱,而羽毛既失,坐毙瘴乡矣。惟建昌连年丰稔,粮草山积。若假道象岭,直入嘉定,养锐以须,即或兵势猖逼嘉阳,战船、商船一刻可刷数千艘,顺流重庆,直抵夔关,十三勋闻圣驾至,必夹江上迎。乘此威灵,下捣荆襄之虚,如唾手尔!”
朱由榔认为这一方案很好,一边命人依据地图指明移跸途径,一边派锦衣卫官丁调鼎去征求李定国的意见。李定国也赞成这个方案。十二月十三日,返回昆明后、在召对时建议:“此时移跸建昌,必经武定。但武定荒凉,必走宾州一路,庶几粮草为便”。
永历帝见晋王也同意移蜀,当即传旨命户部尚书龚彝、工部尚书王应龙备办粮草,派广昌侯高文贵扈驾,预定于十五日启程。
“祸事矣~祸事矣~”
昆明文安侯府内,文安侯马吉翔当着其弟马雄飞、女婿杨在的面哀声叹气。
“兄长勿忧,我军虽丢失云贵,仍有数万大军,局势尚未到不可收拾的地步”,马雄飞还以为他是为国事担忧,出言宽慰。
“是啊,岳丈,蜀中有文阁老在,移跸蜀中应该是安全的”,杨在也叹。
听女婿提到“文阁老”三个字,马吉翔眉头皱得更深,悠悠说道:“上为蜀人所惑,坚移跸蜀中。若移跸蜀中,则文安之必来迎驾,此老非扶(指扶纲)、雷(指雷跃龙)之比,我安能不避贤路乎?老身若退,则衣钵又安能及贤婿乎?且入蜀,则程源等必据要津,我等内无金少宰(指金维新)之助,外无晋王之援,倘安龙附孙逆之事发,我等举家无噍类,而贤婿亦噍碍矣”,说着掉下眼泪来。
马雄飞和杨在默然无语,原以为他是担心国事,没想到却是担心去了四川建昌,被文安之夺了首辅之位、被人追究依附孙可望之事。
马雄飞拍案而起道:“兄长所言有理!事已至此,莫若于今晚会金少宰,具道其坟墓亲属皆在滇中,安可去蜀?即翔、飞等交结已久,何肯远去?莫若苦劝晋王坚走永昌,事不可为,则幸缅国;若可为,返滇更易。若晋王犹豫,则说以蜀中勋镇林立,今殿下新败之余,远则袁(宗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