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作刺探敌情,从来都不仅仅局限于军政要闻,山川地理、风俗物产、商界动向、舆论风潮……甚至就连水旱天灾、猪肉涨价这类消息,都会被人在暗地里标红批注,并以此推论时局。
只不过有些消息需要钱,有些消息全凭白给。
刺探的方式,往往也没那么玄乎,十之八九都是投其所好,多半是在“财色”二字上下功夫。
于德海在“大胡子帮”的借款公司当雇员,他能卖出去的消息,大概也是跟商界动向有关。
江连横把桌上的两张纸推过去,重新提议道:“我给你加价到十块,你把你知道的其他‘行内人’也写出来,写得越多,我给的越多。”
“要是光知道他们在哪,不知道他们叫啥,算不算?”
“算,只要情况属实就算。”
听了这话,于德海嘴角一翘,眼睛一弯,立马在心里“噼里啪啦”地打起了算盘。
见没人给他让座,他也不挑,索性就撅个大腚,趴在桌面上提笔就写,刷刷点点,堪称是有如神助一般,倚马可待,不到两支烟的工夫,一买一卖,两份儿“名单”便已大功告成。
“江老板,您上眼瞅瞅?”
于德海双手奉上,谄笑着静等领钱,还不忘随口补充道:“眼巴前,我就想起来这些,要是不小心把谁漏了,回头我再告诉您。”
江连横接过两份“名单”,匆匆扫了几眼,却见上面的名姓、代号长短不一,叫什么的都有。
有本地的生意人,有外邦的洋鬼子,还有哈埠道里道外的几处生意,只是数量没有想象中的多。
姚久麟、朱在田、詹姆士、范斯白、八千代置屋老板娘、索斯金商会大胡子、影戏院看门……
可以预见,这上面肯定会有不少假名字,甚至是伪装成华人的小东洋,但以此为开端暗查,徐徐渐进,也总强于两眼一抹黑,四处抓瞎。
“你还挺有能耐啊!”
江连横将两份“名单”折好,小心翼翼地揣进里怀,随后冲闯虎使了个眼色,交钱付账。
十块现大洋,落袋为安,于德海美了。
“江老板太夸了,我这人就爱瞎打听,赶巧有人愿意钱买,我就当是挣个外快,过日子呗,真有什么家国大事,我这种小人物也打听不着,街面上找个人啥的还行,您有什么事儿尽管吩咐。”
“你干这行多长时间了?”江连横问。
“其实没多长时间,从今年入秋才开始,主要是我以前也不知道这点小事还能换钱呐!”
“怪不得,我就说么。”
江连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