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数的楚国士兵攻陷了街垒,于守军展开了白刃格斗。
而后方一波又一波冲上来的楚国士兵,将街区的白人守军彻底淹没。
见势不妙,紧急后退的英国军队指挥官们,还没有来得及在下一个街区重新集结,组织起有效防御。
紧接着猛冲而来的楚国进攻士兵又已经杀到,在打出一轮排枪后,清空子弹便装上了刺刀,发起凶猛的白刃冲锋。
迫不得已,退到此处的英国士兵们已经无处可退,只能硬着头皮与楚国士兵厮杀到一起,你捅我一下,我砍你一刀。
很快就浑身染血的双双倒地,淹没在敌人潮水般的攻击中。
那些自愿参战的白人武装居民和临时被征召的华人侨民,原本隔着远远的距离,还可以按部就班的装弹射击,对进攻的楚军士兵造成杀伤。
可一旦发起白刃冲锋,在巨大的压力和死亡恐惧下,这些没有接受过多少训练的白人武装军民和华人侨民很多都动作变形,手指哆嗦着装不进子弹。
要么就是手一扬,将火药洒了。
不是忘记了这个,就是忘记了那个,重复装药导致炸膛的,装了火药忘记装子弹的各种错误层出不穷,对楚军的威胁大减。
当面临白刃冲锋的楚军士兵时,大部分人下意识的掉头就跑,往往被追上的士兵从后面一刀捅穿,死的毫无价值。
这就是久经训练的士兵和武装平民的区别,前者在危机中往往能爆发更强的战斗力,而后者直接崩溃了。
仅仅不到一个半小时
何汝霖少将就率领中路生力军连续突破了5个街区,一直杀到码头边,彻底打穿了新加坡全城,将其从中路一分为二。
接到这个好消息,楚王郑国辉大喜之下,将手中剩下的四千预备兵力,再度投入了二千人,重点对东城区展开全面围剿。
这一下,东城区的英军残敌也吃不消了。
原本只是正面迎敌,盘踞在东城区的英军残敌加上陆续从要塞里增援下来的白人士兵,在激战后大致还能撑得住。
至中午时分
留守西东城区的英军方面约有不足二千人,仅一个上午,便伤亡了一千三四百人,其中阵亡超过一半。
剩下的不足二千英军,正牌的英军只有770多人,其他的是白人警察和印度阿三,白人武装平民及510多名当地华人侨民,也被动员起来参加战斗。
东城区的英军与一倍于己的四千楚军打的有来有回,占据坚固建筑,在东城区的七八个主要街道激烈争夺,枪炮声不绝于耳。
可是到了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