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厘米)的身高导致选秀行情暴跌,一直到第五轮才被巴尔的摩乌鸦选中,整个职业生涯都在首发和替补之间来回挣扎,伤病情况更是让他辗转多支球队。
2007年,四分卫海斯曼奖得主蒂姆-蒂博,曾经是大学橄榄球历史上的绝代天骄,就连卡姆-牛顿都为他当替补,却在转入职业赛场之后无法适应复杂的战术体系,先天不足的传球能力更是成为天板——
后来,他早早退役,辗转解说、棒球等等领域,也是一个非常富有话语的人物。
除此之外,2008年的萨姆-布拉德福德(sam-bradford)、2009年的马克-英格拉姆、2011年的罗伯特-格里芬三世全部都因为严重伤病而浮浮沉沉,2012年的约翰尼-曼泽尔更是因为读不懂战术而成为反面教材的范例。
过去十五年里,除了刚刚转入职业联盟的最近两届得主还在职业生涯早期现在进行断定为时尚早之外,也就只有2002年得主卡森-帕尔默(carson-palmer)和2010年得主卡姆-牛顿是值得一提的球员。
一时之间,“海斯曼的诅咒”成为笼罩在橄榄球球场上空的阴云。
当然,话虽如此,ncaa也好,nfl也罢,每年的视线依旧聚焦在海斯曼奖评选之上,没有人愿意错过。
哪怕“诅咒”的说法每年都要来一次,但年年选秀大会前,海斯曼奖评选名单依旧成为各大球队的重要参考。
今年,也不例外——
杰克逊,整个赛季一路领跑,却在最后关头掉链子。
李维,赛季表现堪称完美,却偏偏是一个跑卫,而且还是首次踏进橄榄球赛场的菜鸟。
沃特森,四分卫身份加分,赛季表现也非常出色,却在全美冠军赛遭遇绝杀。
所以,谁能够胜出?
答案,揭晓。李维!
意外,却也不意外。
阿拉巴马大学连续第二年登顶海斯曼奖,这也是红潮风暴历史上第三座海斯曼奖,三座全部来自跑卫;跑卫连续第二年登顶海斯曼奖,在四分卫连续五年登顶之后,跑卫也在海斯曼奖评选里完成蝉联。
在一连串历史记录之中,亚裔球员首次登顶海斯曼奖,毫无疑问是真正的突破时刻,登上各大报刊杂志的头版头条。
然而,真正惊人的地方在于得票率。
严格来说,李维登顶海斯曼奖,是惊喜却不是意外,正如沙班和唐纳德所说,李维的表现有目共睹——
在海斯曼奖之外,李维早早就已经囊括一系列荣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