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了变化,因为国内的形势也在变化。
这几年全国的粮食产量稳步攀升,并不像前些年那样有所下滑。
所以,稻谷的库存数第一次大幅度的减少,大家也都慢慢习惯了这种情况。反正家里的存粮很多,即便是遇到大灾,节省点,存粮都能吃上两年。
瑶寨那边也一样,这一季稻种的现金收入将近百万元,粮食供应指标也一样用不完。
交了公粮之后,寨里也分了口粮,按照平均每人500斤稻谷进行分配。同样的,寨里的库存稻谷也大幅减少,省得占用资金还得承担库存的成本。
“阿公,我来接你回去了。”
方唯抽空把阿公接回了队里,正好老人家也想下山了,老人家便回到了孙女的身边。
接下来,夏种工作开启,所有人又忙碌了起来。
下塘大队在这一季还是继续培育【南光二号】定型稻种,除了70亩试验田,其余的4200亩水田都用来育种。
瑶寨依然是继续培育【农优58】稻种,熟门熟路,收入也有保障。
但不管是山上还是山下,用水都很紧张,但却不会对农业生产产生太大的影响。
种植水稻消耗的水资源数量很大,但由于【南光二号】和【农优58】出色的抗旱性,在生产中比一般的稻种可以节约用水的幅度超过了30%。
这一次的旱情,就是这两种稻种最好的宣传机会,口碑效应继续发酵,名气早已传出了本省,在南方广为流传。
随着盛夏时节的来临,一场暴雨不期而至。
接连一个星期的降雨,很好的缓解了当地的旱情。
各地前来支援抗旱救灾的人员和设备陆续撤离,比如像抽水机就留给了新林县,各个生产队、大队和公社都快抢疯了。
最后还是武耀阳亲自制定了分配方案,大家才停下了各自的小动作。
只有下塘大队,不争不抢,也一样分到了10台抽水机。这些抽水机都是以电力为能源的,不通电的生产队只能看着这些机器哀叹。
不过随着火电厂改扩建工程顺利完工,新机组投入了运行,全县电力供不应求的局面才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三哥,还是你判断的准确,这次旱灾并未给全县带来严重的伤害,稻种的产量仅仅是略有下滑而已。”
郑虎等人堆方唯的预见性和判断力很是佩服,趁着队里开会的时候,都纷纷嚷嚷了起来。(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