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等适应一段时间以后再慢慢的提升功率,让引力飞行器顺利起飞……”
“这样影响就会最小。”
张硕说了一个解决方案,其他人也提出了其他方案。
研究组纷纷做记录,有一些可行的方案都被采纳,就像是孟志林的理解,引力飞行器研究非常重要,第一台飞行器,一定要以稳定为主。
除了引力场带来的影响外,研究组最主要的工作就是把引力制造设备和氢弹电池对接在一起,同时还要安装其他设施。
比如,电子控制系统。
第一台引力飞行器并不载人,还是以地面来进行电子控制,而飞行不止要依靠引力场,还需要产生推力的电动机。
电动机的安装相对就粗糙很多。
整个飞行器安装六台电动机,有四台是装在飞行器中间,分别朝着四个方向。
另外两台,一台是在上方,一台是在下方。
第一台引力飞行器的加速以及飞行控制,将会由电动机带动空气产生推力来实现。
那感觉就像是桨式潜艇在海里游一样,引力飞行器,则是利用电动机游荡在空气中,相对速度会更快,灵活性会更强,但同时也会有些不受控制。
电动机带动运转,设计和技术上还是比较粗糙。
引力制造设备和氢弹电池的对接,相对就要复杂太多了,每一个部分都需要非常的精密,引力设备也不断的测试,确定场力能覆盖到所有部分。
这一部分工作,主要负责人依旧是孟志林。除开对张硕完成电力输出系统工作的质疑外,孟志林确实是很有能力的,他有个率队完成高端研究的经验。
比如,高端战斗机。
比如,引力飞行装置。
这方面的工作,他非常有经验,也很有能力。
上一次的事情以后,孟志林对张硕可以说是‘心服口服’,有好多研究的工作,都要找张硕询问一下才能确定下来。
张硕也知道上次的事情,他根本就没有在意,因为结果已经摆在眼前,系统设计上就是没有问题。
质疑又怎么样?不质疑又怎么样?
这反倒使更多人信服。
张硕并不需要插手方方面面的工作,研究上的好多事务,孟志林就能做的很好了,他主要负责整体的把控。
只要整体没有问题,有一小细节上的问题也没关系。
当赵老师一行人再来到基地的时候,孟志林和张硕一起给出了第一次试飞时间,“半个月差不多了。”
“再过两个星期,所有的测试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