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源点论,大家应该听过这个名字,我一直希望能对于理论做进一步完善,最好是有底层的基础支持。”
“计算中心发布的时候就帮到了我,我在数据基础上做了研究,并找到了能量与力场的规范关系。”
这一句发言,再次让全场议论起来。
张硕发表在《物理评论快报》的论文以及爱德华-威腾的点评,让很多人都知道了‘基础力关系模型’,也就是‘源点论框架’。
现在他说希望能给理论找一个基础支持,然后利用计算中心的数据做研究,找到了能量和力场的关联?
这实在太惊人了吧!
张硕说完了基础以后,并没有多做解释,而是开始了数学论证。
论证是从计算中心发布的数据分析开始,关键的参数包括偏差度、能量损耗以及各类型的检测信号,数据做统计后做了一个图表,然后转化为函数分析。
这就是从统计被进入数学的关键。
即便只是在台下听着,甚至是有一些听不懂,也能看出张硕所塑造的是一个庞大的体系。
那些能听懂的人就一直沉默不言,他们根本没有时间说什么,就只是投入的去理解,唯恐晃一下神儿就再也听不明白。
同时,他们发现逻辑推导非常严密,一些解析也非常的精妙。
但是最终的目的是什么呢?
严明脑子里有疑惑,杨海峰也有,其他专业从事理论物理研究的学者都有。
这些推导似乎是塑造了一个全新的数学构架,但就只是继续丰富基础的关系模型构架吗?
应该不是的。
张硕最开始可是写了标题——能量和力场规范理论,一听就知道是一个严谨的理论体系。
“难道是规范能量和力场的关系?”
“能量和力场能有什么关系?两者也能够互通吗?这是不可能的吧。”
“这违反了能量守恒定律。”
“还是说在能量环境的情况下,实现力场的转化?以计算中心的数据为基础……”
有些人继续思考着,晃个神继续认真听,就发现有些跟不上节奏了。
张硕继续讲解着。
他尽量把语速放慢,难理解的地方这会非常认真的讲解,但也知道不可能让所有人听得懂。
在场的学者们,很多并不是专业研究理论物理,他们要跟上复杂的理论思路是很困难的,所谓跨行如隔山,实验物理和理论物理的差别还是很大的,即便只是不同的理论,数学基础内容也不同。
利普洛斯-帕米尔方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