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
将领平时接触不到士兵,地方长官战时指挥不了部队,这就导致了,“兵无常帅,帅无常兵”导致“将不知兵,兵不知将”。
若是面对普通的对手也就罢了,但是面对辽军和西夏部队这种精锐军队,立马就要露怯了。
而且,训练的强度根本就不行,就拿禁军来说吧,除了最精锐的那几支,其余的都是个什么样子?
之前有过小范围的演武,出现过什么状况,有些骑兵披上盔甲,连马都上不去,好不容易上去了,跑出去不远就跌落下马;
练习射术,弓拉不满,“皆往空发箭”,射出去20步就掉地上了,根本上不了靶……
总而言之,用一句话来形容,便足矣,这便是:以屡易之将驭不练之士,故战必致败。
其余的也就不用多说了,反正军备之废弛,是苏大家你们这些行伍之外的人难以想象的……
永乐城败了,二十万同袍就这么死在了冰天雪地里,这里面固然有战略的失误,但何尝不是战斗力的缺失,才导致如此?
二十万军队啊,若是战斗力足够强盛,何苦躲在一座城池里,早就令得夏狗有来无回……”
王舜臣说着说着甚至忍不住哭了起来,连徐进也都红了眼眶。
苏允亦是默然。
宋代军队战斗力差,表面上看是缺乏骑兵和对手进步的原因,主因实则是宋王朝内部的问题。
首先是崇文抑武,军人地位下降成为文官的附庸,而且优秀的人群不愿意从军,这就使得兵员的素质大为下降。
再者,兵员素质的一再下降,使得王朝不得不扩大兵员数额以弥补素质的不足,但数额的增加又使得财政支出不断扩大,财政的匮乏又导致养兵的费用不足,难以保证士兵正常的给养,使得兵员的素质进一步下降。
如此进入了一个恶性循环,军队的不堪用只得不断扩大数量,最终拖垮了宋廷的财政,而百万大军终究也是难堪大用。
华夏民族从来都不是柔弱的民族,先秦至汉唐我们的民风都是相当尚武的。
到了宋代,只是由于统治阶级采取了崇文抑武的政策,才造成了武力值的急剧下降。
总而言之,宋代军队战斗力差,归根结底是内部原因造成的,外部原因也有但不是主要因素。
苏允沉默了一会道:“我听说西北边军乃是大宋最为精锐的军队,应该不至于此吧?”
这会儿徐进道:“训练上可能稍微好一些,但也好不上多少,军队的问题从太宗时候至今一直都存在,什么喝兵血、克扣军资、刻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