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葬于南陵本已是有些愈矩。
不过这是皇家之事,倒也不好多说。
但举朝素衣,朝夕哭临,那就实是太过于欺人。
唯一留守洛阳的辅政大臣陈群忍不住地进谏道:
“八岁下殇,礼所不备,况未期月?而以成人礼送之,加为制服,而乃复自往视陵,亲临祖载,自古以来,未有此比。”
少府杨阜也劝道:“文皇帝、武宣皇后崩,陛下皆不送葬,所以重社稷,备不虞也;何至孩抱之赤子而送葬也哉!”
提醒曹叡,你连自己的大人和祖母死了,都不去送葬,现在不过是个婴儿死了,自己就要领着朝廷上下去送葬,想过后果吗?
可惜的是曹叡听不下去。
不但听不下去,而且他觉得洛阳皇宫有所不吉,要幸许昌。
办完曹淑的葬礼,四月,曹叡领着二宫,浩浩荡荡地幸临许昌。
哪知到了五月,皇子曹殷又死了。
曹叡一共有三个儿子,分别是曹冏、曹穆、曹殷。
曹冏在建兴四年,也就是曹叡刚登基的那一年死了。
曹穆在建兴七年,也就是孙权称帝,蜀吴同盟,共告天下的那一年死了。
到了建兴十年,最后一个皇子曹殷最终也没能保住性命。
至此,曹叡的后宫里,再无自己亲生的皇子。
按理说,这个时代,早夭其实是很正常的事。
而且曹叡也还未到而立之年,正值年轻力壮之时,再生皇子也是很容易的事情。
毕竟当年刘皇叔四十六岁的时候还能生出阿斗呢!
但诡异的是,皇宫里确实很快多出一位皇子,但却并非曹叡的亲生儿子,而是养子。
也就是说,曹叡似乎对自己以后能不能生出儿子持悲观态度。
整个建兴十年的上半年,曹魏的皇宫,都笼罩在悲伤当中。
只是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
正当曹叡悲痛之际,远在凉州的冯刺史,正处于紧张而喜悦之中。
七月,冯家的主母,准备要再次临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