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与我相见,就曾对吾说,他任这丞相长史一职,昼夜接宾,不得宁息,经常疲倦欲死。”
诸葛亮脸上露出有些哀伤的神情,“当时我只道他是说笑,没曾想竟是让他积劳成疾……”
“还是李德昂(李恢)看得开啊,察觉到身体不对,便力辞庲降都督一职,跑到汉中专心调养。”
“前些日子吾经过南乡,看他气色比以前好了不少。”
诸葛亮说起这些老臣,便有些收不住话题:
“张君嗣一去,我就想起子龙也曾来信,言及自己身体,说是有些不如从前。”
“故我便想着让他也学一学李德昂,到南乡那边养养身子。”
冯永一听,心头先是一动,然后脸色再一喜:
“若是赵老将军愿意到南乡调养身子,永自是扫榻以待!”
到时候哄得老爷子开心了,让他去讲武堂那里讲讲往事,随便掏一点真货出来,也够那帮学生军学的了。
诸葛亮岂会不知冯永打着什么主意,。
前些日子他经过南乡,还特意去见了李恢,知其现在在干什么勾当。
“子龙是去那边休养,可不是去给你教学生的。”
大汉丞相提醒道,“若是你敢让他累着了,看我怎么收拾你!”
“我明白我明白,”冯永点头,“只是这人老了,总是爱回忆往事,到时候我派几个学生去服侍老将军,陪他说说话,总可以吧?”
“那也要看他愿不愿意说。”
这有啥不愿意的?
冯永不以为意地想道,又不是让他教我的学生们赵家枪法。
再说了,我教给赵广的东西还少吗?
我不过是让老爷子讲一讲往事,有啥不能说的?
大汉军中第一人啊,想想就让人兴奋。
“算了,这是你与子龙之间的事,我也不多说,还是说回正事。”
诸葛亮敲了敲案几。
“正事?啥正事?”
冯君侯现在满脑子想着如何安排赵大将军,随口回了一句。
惹得大汉丞相顿时怒目以视。
“哦,哦,对对,我忘了,正事。这凉州刺史……”
冯君侯连忙补救,然后想了想,好像确实没有其他合适人选了。
但他仍有最后一个顾虑:“丞相,我怕的是,我的年纪太浅……”
“怕什么?军中讲的是军功,讲的不是谁年长!”
诸葛亮对冯君侯这等落后思想批判了一番:
“当年高祖皇帝筑高台拜淮阴侯为大将时,淮阴侯也不过二十有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