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过这么好的光景。”
刘禅听着老者的话,心中充满了成就感,但同时也更加坚定了要彻查数据真实性的决心。
一个月的巡视转瞬即逝,刘禅乘坐着那辆装饰华贵的马车,缓缓驶回皇宫。
宫门前,一众太监宫女早已整齐排列,恭迎天子归来。
刘禅走下马车,阳光洒在他身上,勾勒出他略显疲惫却依旧挺拔的身姿。
他的眼神深邃,透着巡视归来后的思索与沉淀。
刘禅径直回到御书房,稍作休息后,便命人传旨,召集大臣们进宫议事。
不多时,大臣们纷纷身着朝服,神色匆匆地赶来。
御书房内,气氛庄重而严肃,巨大的书桌摆满了各类奏章,墙上悬挂着大汉的疆域图,在烛光的映照下,显得格外醒目。
大臣们鱼贯而入,整齐地跪地行礼:“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刘禅坐在书桌后的椅子上,微微抬手,说道:“众爱卿平身。”
他的声音带着几分疲惫,但依旧坚定有力。
刘禅站起身来,缓缓踱步,目光扫过每一位大臣的脸庞,说道:“此次巡视,朕深入洛阳各地,亲眼所见、亲耳所闻,让朕对度田与编户齐民政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朕看到了我大汉的希望,大部分百姓对这政策十分满意,他们辛勤劳作,生活渐有起色。”
说到此处,刘禅的眼中闪过一丝欣慰。
“然而,”刘禅话锋一转,眉头微微皱起。
“朕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有些地方,度田的丈量不够精准,导致百姓对赋税产生疑虑;还有些编户齐民的登记工作存在疏漏,部分百姓未能及时纳入。这些问题虽小,但关乎百姓切身利益,不可忽视。”
刘禅的声音中带着一丝忧虑。大臣们纷纷点头,脸上露出凝重的神色。
一位年迈的老臣出列,双手抱拳,恭敬地说道:“陛下圣明,洞察秋毫。度田与编户齐民乃国家大事,关乎民生社稷。如今出现这些问题,臣等难辞其咎。”
老臣的声音略带颤抖,满是自责。
刘禅摆了摆手,说道:“爱卿不必自责。如今当务之急,是商讨出改进之策。朕命诸位爱卿,针对此次巡视发现的问题,畅所欲言,提出切实可行的办法,务必让这政策真正惠及每一位百姓。”
刘禅的目光坚定,充满了对大臣们的期待。
这时,一位年轻的官员站了出来,说道:“陛下,臣以为可重新组织专业的度田丈量队伍,挑选那些公正、有经验的官员负责。同时,设立监督机制,对丈量过程进行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