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面露惊异,有的眉头紧锁,还有的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狡黠。
议论声此起彼伏,如同潮水一般汹涌澎湃,整个朝堂仿佛变成了一个喧嚣的市集。
刘禅坐在高高的龙椅之上,金碧辉煌的龙袍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他微微眯起眼睛,目光如炬,审视着那个胆敢提出如此敏感问题的御史。
他知晓这位御史是寒素出身,没有什么显赫的背景,能在这朝堂之上说出这种话,必定是有人在身后指使。
都城之选,历来都是关乎国本的大事,牵动着无数人的心弦。
选得好,国家昌盛;选得不好,则可能动摇国基。
这其中的利害关系,刘禅心中再清楚不过。
刘禅的心中闪过一丝不悦,但他毕竟是一国之君,城府极深,脸上并未露出丝毫异样。他轻轻咳嗽了一声,那声音虽轻,却如同一股无形的力量,瞬间压下了朝堂上的喧嚣。
大臣们纷纷住口,目光再次聚焦在刘禅身上,等待着他的示下。
刘禅缓缓开口,声音沉稳而有力:“诸位以为,定都长安好,还是洛阳好呢?”
他的目光扫过众臣,试图从他们的表情中捕捉到一些线索。
长安承载着汉朝数百年的辉煌历史。
它地处关中平原,沃野千里,物产丰富,且四周有险可守,历来被视为帝王之都。
而洛阳,则是东汉的都城,文化底蕴深厚,交通便利,水系发达,是天下闻名的繁华之地。
两座城市各有千秋,选择哪一座作为新都,确实让人难以抉择。
大臣们闻言,纷纷陷入沉思。有的低头抚须,眉头紧皱,似乎在权衡着两座城市的利弊;有的则目光闪烁,眼神中透露出一种难以言喻的狡黠,似乎在盘算着自己的小九九;还有的则一脸漠然,仿佛这件事与他们无关一般。
其中,一位年迈的老臣,身着华丽的朝服,须发皆白,面容慈祥而威严。
他正是长安士族出身。
他缓缓走出列队,躬身施礼道:“陛下,长安乃我汉朝龙兴之地,地理位置优越,且民心所向,定都长安,实乃顺应天命之举。”
他的声音虽有些颤抖,却透露出一种不容置疑的坚定。
他继续说道:“长安位于关中平原,四周被山脉环绕,形成天然的屏障。东面有函谷关,西面有大散关,北面有萧关,南面有武关,地势险要,使得长安在军事上易守难攻。
并且,长安水系发达,是连接东西的重要枢纽,控制了重要的交通路线,便于大汉对全国的控制和物资的运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