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竖子不足与谋!”
——
次日,郭阳又来到了鹏城的丰凯无人机办公大楼。
一直以来,因为技术和成本的门槛,航空产业向来是离普通民众最远的领域。
作为最早涉及植保无人机和航拍无人机的企业,丰凯也一直在完善相关的产业链布局。
“目前植保无人机的生产成本已将降了下来,但在专业领域,我们也多了两家对手。
汉和航空,以及羊城的极飞电子科技都推出了植保机。
现在市场上总算不寂寞了。”
相比两年前,莫从伟无疑成熟了很多,从说话的语气上,也看得出很自信。
丰凯的植保无人机也占据了国内90%以上的飞防市场。
郭阳问道:“消费级无人机市场还是没起色?”
另一侧的汪滔无奈的点了点头,“现在还是配件生产的比例比较高,成机的销量遇到了瓶颈。”
“产品呢?”
郭阳知道这几年为了配合在低空领域的发展,丰凯和微光可是投资了不少产业链上下游的企业。
尤其是在微型电机制造上,费了不少功夫。
丰凯和大疆两个事业部也招聘了大量微机电系统工程专业的学生。
这个领域涵盖了微小机械结构、传感器、执行器以及电子控制系统的设计、制造和应用。
也是生产成本居高不下的关键所在。
丰凯植保无人机能从售价15~20万元,降到目前的10万元左右,也和这密切相关。
同时,为了航拍一体机的发展,在运动相机的投资和研发上,也投入了相当多的资本。
“进步很大。”
汪滔说道:“集团投资的一家运动相机企业,推出了配备广角镜头的gopro相机,让摄像变清晰了不少。”
郭阳了解这事。
运动相机起初并不被人所看好,这就是个小众的玩具。
所以当初港岛蓝星投资旗下的基金没多大的价钱就拿下了北美gopro约25%的股份。
不过,有充足资金支持的丰凯,也从未松懈过对运动相机的研发。
郭阳没再询问技术上的事,而是说起了消费级无人机的推广。
无人机市场其实很热闹,许多军转民的企业都在大力发展无人机。
然而,有一个怪象,群雄“逐鹿”专业级市场,只有丰凯大疆在‘逐兔’消费级市场。
这只兔子有多肥,目前除了郭阳没人知道。
这就是决策者的战略方向判断了,郭阳在这方面拥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7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