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够好——太穷,够不上‘良家子’的合格线;
要么家底不干净——或是商贾子弟,或是游侠地痞。
这些人,实可谓鱼龙混杂,人员组成极为复杂,技战术水平参差不齐,且呈现极度两极分化。
有服从命令,却没啥战力的预备役,以及穷苦人家的瘦猴儿;
有具备战斗经验,然而身体素质却不过关的老大叔,甚至是轻度伤残的退役老兵。
有战力不错,但组织纪律极度涣散的游侠地痞。
自然,也有要战力没战力、要经验没经验,却碍于家世,你还非得带上他不可的纯累赘。
于是,你手下的二十万大军,自然就有了很多不同类型的编制。
比如,按照汉室军队正式的编制规则,归为甲、乙校尉,甲、乙司马的部分,便是具备战力,且真的要上战场的战斗编制。
也有因各种原因,而导致其不适合正面参战,只能负责各类辅助工作的‘别部校尉’‘别部司马’。
比如游侠出身的兵力,多半会安排为向导、引路者,以及后勤通道的保卫力量。
游侠嘛!
多半是地头蛇。
认路,也有点逞凶斗狠的力气。
若让他们上战场,那组织性、纪律性,是要出大问题的。
让他们负责后勤运输道路就很好。
反正后勤工作,向来就是不问过程,只要结果的。
我管你在护送运粮队的时候,组织纪律做没做到位——把粮食给我送来就行了!
而穷人家出身的瘦猴儿,则多半会被赋予往来送信、跑腿的差使。
穷人家的孩子嘛,多半从小就没吃饱过,瘦弱、矮小,上战场等于是送死。
但能来投军的穷人子弟,也不至于弱小到路走走不动。
甚至于,恰恰是因为这些人身材矮、瘦,反而使得他们具备了更灵活的移动能力,以及更小的受创面积。
让这些人去送信、跑腿,效率没的说,安全性,以及情报输送成功的几率,也明显会更高。
——至于那些各方面都没问题,也接受过汉室的冬训,具备一定战斗素养,单纯只是年纪太小的预备役;
他们,会被安排在敌人佯攻的‘非要害’位置,负责搬运箭矢、送伤员下城墙,以及收敛尸体等工作。
算是在尽可能保护他们的前提下,让他们见见血,熟悉熟悉战场氛围,为将来真正成为‘战卒’做准备。
商贾子弟、罪臣之后等政治成分有问题的人,自然会被安排去最不容易捞到军功、最不可能影响大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