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不怎么管事——甚至向来都不怎么待在长安,而是多在楚地。
太仆南皮侯窦彭祖——和窦婴一样,纨绔外戚一个;
一样属于‘纨绔外戚’的,还有新任主爵都尉:栗仓。
剩下几人,执金吾直不疑、大农石奋、少府公孙混邪,都是有名的老好人。
只是这里的‘老好人’,说的并不是人品,而是政治倾向。
什么样的人,才能在长安朝堂之上,被公认为老好人?
答案是:谁都不得罪,却也谁都不交好,主打的就是一个热情、礼貌、一问三不知;明白,理解,但是对不起。
这些人,你可以说他们对你没威胁。
但反过来,他们也不可能帮你,对其他人造成威胁,又或是帮你消除其他人为你带来的威胁。
说得再直白点,就是啥都别指望他们就对了。
就这么一个一个掰着指头数下来,最后,就剩下郅都的小兄弟:大理(廷尉)赵禹,和当今刘荣在太子宫的潜邸心腹:太常汲黯了。
汲黯不必多说——郅都和人家既不是一个圈子,也不是一个性子。
学术阵营层面,二人一个法家、一个黄老,虽然不至于像儒-法,儒-墨那样处于绝对敌对,但也顶多就是不敌对,也不亲近的关系。
再者,汲黯对当今汉室而言,终归还是个新人、小年轻;
而郅都,却是从太宗皇帝时开始,就显赫于朝堂的老臣了。
作为沉沦的老臣,郅都其实并不很乐意以下位者的身份,去和一位显赫的小年轻打交道。
最后剩下的小老弟赵禹,倒是和郅都同出法家,天然亲近。
但郅都心里明白:哪怕是自己唯一能指望的小老弟赵禹,也并不是完全靠得住的。
——法家,向来都只讲结果,不在乎过程;
具体到人上,那就是只看有没有用。
很显然,如今的郅都对于法家而言,虽还没到完全没用的地步,但也总归作用有限。
反观赵禹,作为如今朝中,唯一一位法家出身的公卿,俨然成为了法家的代表性人物,乃至新生代领袖!
真要让郅都找上门,人家说不定还要端起架子,反而把郅都当小老弟来对待……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