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意味着曾经的梁楚豪侠、当今刘荣太子时期的班底羽翼,也同样打算参加今年的科举。
没人知道这是为何。
没人知道郑当时,这是脑子瓦特了,还是在当今刘荣那里失了恩宠,亦或是在太子宫残酷的竞争当中被淘汰。
但大家能立刻确定的是:本次科考,有一个曾在当今刘荣身边伺候,对当今刘荣有相当程度的了解,且曾经正儿八经在长安做过官的人!
且不论这个人现在混得怎么样、怎么就沦落到要科考的境地——单就是这个人的来历,就足以让众人打起十二万分的精神!
“郑当时……”
“郑当时………”
人群中,立时便有几人不着痕迹的低下头,在心中牢牢记住了这个人名。
——梁楚豪侠、故太子舍人郑当时!
本次科考的第一大热门,或者说是焦点人物,也随之浮出水面。
“鄙人,主父偃(yǎn),齐郡临淄人氏……”
郑当时之后,又站起来一名身材消瘦,眉宇略带阴戾的男子;
只是考虑再三之后,主父偃终还是按捺下介绍师承、学说的想法。
——长短纵横术!
这个学说在这个时代有多异类、有多不受待见,主父偃从小到大,已经体会了无数次。
简单的姓名、籍贯,再加上主父偃本身就没什么知名度,以及像样的履历,大家伙便也没太关注主父偃;
只礼貌性的露出一个微笑,旋即便将目光投向了第三人。
“鄙人,倪(ni)宽,籍齐地千乘郡。”
“少治五经,后受欧阳生——欧阳和伯授《尚书》。”
这第三人的自我介绍,倒是比先前的主父偃,引得了更多的关注。
一来,倪宽这番自我介绍,算是委婉的透露了自己的学派——儒家。
二来,倪宽治的又是儒家诸学中,相对比较罕见,且含金量又较高的《尚书》。
——想当年,晁错得以一飞冲天,于太宗皇帝年间,跻身先孝景皇帝的太子宫,便是凭着《尚书》博士的身份。
可以说,在儒家六经:《诗》、《书》、《礼》、《易》、《乐》、《春秋》当中,《乐经》已经失传的当下,余下五者,含金量最低的就是《诗》。
不是《诗》不值得学,又或是‘言之无物’,没有学习价值;
而是如今天下治《诗》的人太多,乃至于都按照地域,分出齐诗、楚诗等不同流派了。
这就导致天下,无论是儒家士子还是黄老、法、墨,亦或是儒家内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