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可太难受了!
尤其是在道德观念相对较高,人们对声誉、名望还十分重视的古华夏,这样的区别对待,是实打实能让人羞愤而死的!
刘邦打的,也正是这个主意。
——用别居另册,来对商人进行区别对待,让他们被羞辱、被社会谴责;
且不说已经入了商籍的那些人,是否会因此而困苦、难受——起码寻常农户看到他们的遭遇,就绝对不会生出弃农从商的念头。
非但不会有人弃农从商,反而还会十分庆幸:还好俺家不是商籍!
你看那些个商人过的日子,那是人过的?
我要是沦落到这个下场,早就自刎以保全祖宗声名,免得日后到了地底下时,以发覆面,无颜面对列祖列宗了……
当然,封建时代——尤其是如今汉室对商人‘别居’的政策实施,不单体现在商人的住所,也同样体现在市集的分布。
即:长安东西两市,或者说是东西南北四市,并非是分散位于长安东西南北四个方向的四个市集,而是被扎堆设于一处,再以相对方位而得名。
类似于后世高级院校的南校区、北校区,听上去离得挺远,实际上很可能只是以一条校内道路为界限划分。
说起来,如今长安的东西二市,或者说是四市,也颇有些《木兰辞》中所描写的意味。
四个市集,分别拥有不同的商品列别。
东市,作为长安最大——甚至比其他三市加起来都还要更大的主市,商品门类涵盖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酱茶醋布,柴米油盐,肉食、针线;
凡是和日常生活相关的,东市便无所不包。
也正是因为东市占地最大、商品门类最多、人流量最大,且人流量大都是底层群众,所以长安朝堂中央所裁定的死刑犯,几乎都是在东市外行刑。
如四年前,先孝景皇帝以‘入宫议事’的名义,将穿着朝服的晁错连哄带骗到了东市,而后腰斩弃市。
这腰斩弃市里的‘市’,在如今汉家便专指东市。
相比起东市,其余三个市集就有些查漏补缺的意思了。
——与东市毗邻的北市,因为更靠近横城门的缘故,其实做的多是批发生意。
比如城外有农人入城,想把手里的皮毛、布帛之类卖出去,便大都会就近——进了横城门便来到北市,将东西卖给北市的倒货商就走。
而北市的倒爷们则一点点积攒货物,积攒到了一定的量,再去和东市的分销商去谈:我这儿有某种货多少多少,你全要的话便宜点给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